春風輕拂,萬物萌發(fā)。為踐行“實踐育人”理念,4月10日,在成都市二仙橋學校副校長劉向東、德育主任劉陽陽的帶領下,六年級3班、5班的同學們懷揣好奇與期待,走進成都大學人體科學館與醫(yī)學科普基地,開啟了一場以“探索科學奧秘,展望未來生活”為主題的沉浸式科學實踐之旅。作為學校長期合作的高校實訓基地,成都大學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連接“課堂知識”與“真實世界”的大門,讓科學探索從課本走向了更廣闊的實踐場域。
四大探索板塊:觸摸生命科學的溫度
本次活動依托高校優(yōu)質資源,精心設計四大實踐模塊,讓同學們在“做中學、玩中學”,感受科學的趣味與魅力。
微觀世界的“肌肉密碼”:牛蛙骨骼肌觀察實驗
在成都大學實驗室里,同學們首次嘗試生物組織顯微觀察。戴上手套、拿起解剖工具,他們小心翼翼地提取牛蛙骨骼肌標本,通過顯微鏡調節(jié)焦距,看著視野中細密的肌纖維逐漸清晰。“原來肌肉是由這么多小纖維組成的!”“顯微鏡的使用比課本里講的更需要耐心!”在動手操作中,同學們不僅掌握了顯微鏡的規(guī)范使用與保養(yǎng)方法,更直觀理解了“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原理。
生命起源的奇妙旅程:人體科學館探秘
走進成都大學人體科學館,孩子們被1:1人體模型、胚胎發(fā)育標本和器官解剖圖譜深深吸引。講解員帶領大家“拆解”身體密碼:從骨骼系統(tǒng)的支撐作用,到消化系統(tǒng)的工作原理,再到生命孕育的神奇過程。當看到不同發(fā)育階段的胚胎標本時,有同學輕聲感嘆:“原來我們都是這樣一點點‘長大’的,生命太神奇了!”這場“沉浸式人體課”讓抽象的生物學概念變得觸手可及,更讓同學們懂得了敬畏生命、愛護身體。
遺傳物質的“魔法提取”:草莓DNA的奇妙之旅
在生物遺傳實驗室,同學們化身“小科學家”,嘗試從草莓中提取DNA。研磨、過濾、加酒精……隨著透明溶液中漸漸浮現(xiàn)出白色絮狀物,現(xiàn)場響起陣陣驚嘆:“這就是DNA嗎?像一團棉花糖!”通過親手操作,大家不僅理解了“染色體與DNA”的遺傳作用,更在提取成功的喜悅中感受到科學實驗的嚴謹與樂趣。成都大學的專業(yè)實驗室設備與高校導師的指導,讓課本里的“遺傳物質”變得真實可觸。
守護生命的“急救課堂”:心肺復蘇術實操
“雙手重疊、掌根按壓、每分鐘100-120次……”在醫(yī)學科普區(qū),同學們圍聚在模擬人周圍,認真學習心肺復蘇術(CPR)。從理論講解到分步演示,再到親自上手操作,每個孩子都全神貫注!鞍磯簳r要注意力度,不然救不了人還會傷到對方!币晃煌瑢W在實踐后分享道。這場實用的急救課程,不僅教會孩子們一項“救命技能”,更傳遞了“關愛生命、樂于助人”的社會責任感。
高校資源賦能,讓實踐課程“活”起來
作為學!案咝+基礎教育”協(xié)同育人的重要一環(huán),成都大學長期為二仙橋學校提供實驗室資源、專業(yè)導師指導與科普課程支持。此次活動中,高校場館的沉浸式體驗、科研設備的直觀應用、大學生志愿者的現(xiàn)場引導,讓科學教育跳出了課本局限,真正實現(xiàn)“做中學、研中思”。正如老師所說:“當孩子們在大學實驗室里動手做實驗、在人體科學館里觸摸生命奧秘時,他們對科學的興趣與探索欲被真正點燃了!
春日實踐的“成長答卷”
從微觀細胞到宏觀生命,從生物實驗到急救技能,一天的實踐活動在同學們的戀戀不舍中落下帷幕;爻誊嚿希⒆觽兣踔约禾崛〉牟葺瓺NA標本、記錄滿頁的觀察筆記,眼中閃爍著求知的光芒。希望科學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好奇心的呵護、探索力的培養(yǎng)。希望每一次走進高校的實踐課,都能成為孩子們心中一顆“科學種子”,在未來的日子里生根發(fā)芽。
副校長劉向東在活動總結中強調:“今天的大學實驗室之旅,不僅是一堂科學課,更是一把打開未來之門的鑰匙。當同學們親手提取DNA、操作顯微鏡、學習急救技能時,你們收獲的不僅是知識,更是探索未知的勇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希望每一次實踐課都能讓你們明白:科學不是遙不可及的理論,而是藏在生活中的無限可能。愿你們帶著這份好奇心,在未來的道路上繼續(xù)探索,成為敢于創(chuàng)新、心懷大愛的時代新人!”
此次“探索科學奧秘”實踐活動,是“高校聯(lián)動實踐課程”的又一次生動嘗試。未來,學校將繼續(xù)依托優(yōu)質高校資源,打造更多元化的校外拓展課堂,讓孩子們在真實情境中學習、在實踐探索中成長,真正成為“眼中有光、心中有夢、手中有力量”的新時代好少年!(魏雅莉 通訊員 張耀尹)
二仙橋學校,大學實驗室,科學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