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市新津區(qū)希望城小學以一場“責任”品格教育活動,讓責任這顆種子在孩子們的心田悄然萌芽,用行動澆灌出成長的力量。
責任種子在綠意中萌芽
我是植物“專屬保鏢”
對于二年級的小朋友們來說,如何讓他們真切理解責任的含義,并在實踐中培養(yǎng)責任感呢?老師們精心策劃并開啟了一段特別的“綠色責任之旅”;顒右潦,老師們化身為責任的“宣講使者”,鼓勵孩子們種植花草,并進行定期記錄,各班根據(jù)實際情況,鼓勵孩子們選擇適合種植的植物,有嬌艷的多肉、嫩綠的綠蘿、水培的大蒜等等,每個孩子都擁有了屬于自己的“責任小植物”,成為了植物的專屬“保鏢”。
孩子們化身守護生命的小衛(wèi)士,把抽象的責任,種進看得見的成長里。照料時,他們細心觀察植物的點滴變化,用彩筆繪出形態(tài)各異的觀察圖,在觀察記錄表里記錄植物發(fā)芽的驚喜,歪歪扭扭的文字與圖畫里藏著責任最鮮活的模樣。隨著時間的推移,植物在孩子們的精心照料下茁壯成長,孩子們心中的責任種子也在這片綠意中漸漸萌芽。
澆灌責任的三重養(yǎng)分
從行動到習慣的蛻變
“你把課桌整理得真整齊,這就是責任感!”當老師用具體的肯定代替批評,孩子們對“責任”的理解便有了溫度。責任成長,需要陽光照耀;孩子擔當,需要鼓勵滋養(yǎng),用具體肯定替代模糊要求,讓每一次鼓勵,都成為責任發(fā)芽的“能量劑”,陪孩子從“被肯定”走向“主動擔當”,把責任感種成一生的好習慣。
校園里,孩子們用創(chuàng)意讓責任“可視化”——繪制責任手抄報梳理擔當邊界,轉(zhuǎn)動責任大轉(zhuǎn)盤隨機挑戰(zhàn)小任務,制作“責任小幫手”提示卡完成責任小目標,連傳話游戲都藏著“準確傳遞=對他人負責”的巧思;“黑板小衛(wèi)士”認真擦拭粉筆灰、“圖書管理員”仔細歸位每本書,這些崗位上的忙碌身影,都是責任萌芽的生動注腳。家庭中,擺碗筷、疊衣服看似平常,卻讓孩子懂得“為家出力是我的責任”;“責任小衛(wèi)士”則是對微小堅持的鄭重嘉獎,讓擔當在日常里深深扎根。
在“責任的力量”班會課上,知識成為滋養(yǎng)責任種子的土壤。借由歷史典故、榜樣事跡,同學們明白不同身份肩負的責任,它不是抽象的口號,而是可學習、能實踐的課題——對自己負責,是管理時間、認真求知;對集體負責,是維護秩序、互助協(xié)作;對社會負責,是心懷善意、關注遠方。
責任成長記:小行動,大未來
“責任不是任務,而是讓生命更有力量的養(yǎng)分。”今天認真照顧綠植的孩子,未來可能成為推動環(huán)保的先鋒;此刻堅持整理書包的習慣,會化作成年后對目標的專注;每一次幫助他人的善意,都在澆灌一顆懂得擔當?shù)男撵`。
責任的種子已在希望城小學的校園里破土,而這份從童年開始的擔當,終將在未來長成守護世界的參天大樹。(江蕾 通訊員 李培姜 高璐)
綠植保衛(wèi)戰(zhàn),責任小衛(wèi)士,新津區(qū)希望城小學,責任感,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