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在線

熱線:028-85056429 通訊員QQ群:197538807
投稿郵箱: 2629731537@qq.com

楊秀東 邵紅清:共享經濟背景下美育分享之道

來源:四川教育新聞網  作者:楊秀東 邵紅清  瀏覽量:   發(fā)布時間:2018-05-16

內容概要:錦城小學在共享經濟模式的大背景之下,在挖掘百年老校深厚的文化根基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本土青銅文化資源,探索出了一條共享美育資源創(chuàng)新之道,取得了明顯效果。oft四川教育在線

關鍵詞:共享經濟  美育創(chuàng)新   錦城實踐oft四川教育在線

共享經濟,一般是指以獲得一定報酬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權暫時轉移的一種新的經濟模式。①其本質是整合線下的閑散物品、勞動力、教育醫(yī)療資源。雖然共享經濟模式發(fā)展的利弊眾說紛紜,但這種思維方式同樣可以運用于知識、文化遺產中。學校作為一個傳播知識的載體在文化傳承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學校的設立、所處的地域等多方因素的多樣化,使得學校特別是小學在美育資源的擁有上并沒有優(yōu)勢,那么如何巧借社會資源達到美育資源共享,這確實是美術老師可以思考的問題。oft四川教育在線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文化底蘊深厚。近年來,我校秉承“共享”理念,在充分挖掘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借用成都金沙、三星堆青銅文化資源,通過多種措施,創(chuàng)設了優(yōu)美的學校美育環(huán)境,在共享社會美育環(huán)境的同時,也分享給社會大量的美育資源。oft四川教育在線

一、美育資源共享的緣起oft四川教育在線

(一)社會美育資源共享的可行性oft四川教育在線

天府之國這片神奇的土地,歷來就是一個國際性的大通道,是各種文化交匯的地方。即使是二千年前的三星堆青銅器,也表現(xiàn)出了異乎尋常的多姿多彩,文化面貌異常豐富。在這些青銅器上,沉淀和凝聚了大量的古代文化內容。成都高新區(qū)錦城小學地處成都腹地,學生無時無刻不在與這些地域文化打交道,探索、研究青銅的文化源頭,讓其為美術課堂服務,為美術教學服務是每一個美術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同時它又為宣傳成都的發(fā)展起到重要的作用。oft四川教育在線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應充分利用當?shù)孛褡濉⒚耖g藝術資源以及文物資源,開展各種形式的美術教育活動”。重視當?shù)匚幕Y源,從中認真挖掘其優(yōu)秀而健康的文化積淀,繼承和傳揚本土文化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是每個藝術工作者追求的目標。巧奪天工的三星堆青銅器吸引了世人目光,也是四川人民勞動和智慧的結晶。讓學生觀察這些精美的藝術精品,感受它們外觀美的同時,也感受到三星堆青銅文化神秘的文化底蘊。在美術課上讓學生欣賞它們,用自己的手塑造他們,用自己的畫筆描繪它們,學習這種古樸莊重而又充滿神秘的傳統(tǒng)文化,共享這些創(chuàng)造性工藝的美,就是在傳承著四川人民的文明與發(fā)展,感受四川文化的智慧,無疑給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創(chuàng)作源泉。oft四川教育在線

(二)學校共享美育資源的必要性oft四川教育在線

美育在素質教育中雖然與德育、智育、體育和勞動教育之間的關系是交叉關系,即它們既互相促進,彼此滲透,又各司其責,不可庖代,但美育卻是深層次的素質教育。美育仍然是學校教育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還不能適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要求,不能滿足廣大青少年獲得全面發(fā)展的需求。當前,學校美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專職藝術教師嚴重短缺,優(yōu)質藝術教育資源相對不足,藝術教育的科學評價機制尚未建立。oft四川教育在線

二、美育資源共用(借)之道oft四川教育在線

(一)拜“自然”為師。英國詩人蘭德的詩《生與死》:“我熱愛大自然,其次是藝術,我雙手烤著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準備走了。”可以說,自然與藝術原本是人類靈性中孿生的兩面。在美術教育中,組織學生走進大自然,欣賞自然風光之美;走入社會參加實踐活動,體味人性之美;進行鄉(xiāng)土美術教學,感悟藝術之美。這些體驗,更有利于學生在真實情景中感知對象,發(fā)現(xiàn)并利用資源,凡是能在生活、生產現(xiàn)場進行的課程,一律到現(xiàn)場去,盡可能把課程搬出教室,走進社會。這不僅是美術創(chuàng)造的靈感基礎,也是提高學生藝術鑒賞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基礎。oft四川教育在線

(二)社會資源共享oft四川教育在線

近年來,我校在創(chuàng)造美術特色之路上,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挖掘特色。oft四川教育在線

1、實踐參觀:安排到三星堆、成都金沙遺址、青銅器澆鑄廠參觀,對本地民間文化資源優(yōu)勢進行深入細致地學習和了解。安排三星堆、成都金沙遺址參觀,對本地民間文化資源優(yōu)勢加以深入細致地學習和了解。oft四川教育在線

2、學習民間藝術。重視對民間藝術技能的學習與手工課教學之間的互換交流。了解青銅器的工藝程序;探索用紙塑方法制作青銅器,這種方法簡便易行,造型生動,色彩別具一格。oft四川教育在線

3、與社區(qū)合作。形成合作共建辦學模式,開拓美術教學新途徑,提升特色校園品牌。美術教學要展現(xiàn)地方文化,單單靠學校自身去發(fā)展,按教材去上課是不行的,只有與當?shù)匚幕逃蚕,才能有更新的美術教育途徑,帶來新的教育效果。錦城小學與高新區(qū)新北街道文化站共建“少兒青銅特色基地”是一種學校與文化部門美育資源共享的新舉措。通過與文化站的共建,優(yōu)質資源的互相補充下,打開了美術教學思路,開辟新美術教學途徑。oft四川教育在線

oft四川教育在線

oft四川教育在線

在高新區(qū)新北街道文化站與丹麥文化友人交流oft四川教育在線

4、活動拓展。加強交流學習,組織策劃多種活動。一個特色學校的成長,必須依賴多種社會資源,那么最好的形式就是積極組織策劃和參與當?shù)卣母黜椈顒。這既提高了教師和學生作品的水平,又是一個絕佳的分享甚至是分銷美育資源的機會。2016年,我校就積極參與了首屆成都“創(chuàng)意·教育總動員”古蜀青銅文化創(chuàng)意作品展這項國際盛事。這項活動由成都市教育局主辦,成都高新區(qū)社會事業(yè)局協(xié)辦,孩子們大量具有青銅特色的水墨、刻畫、木刻、雕版畫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oft四川教育在線

(三)共享學科與人才資源。跨學科探索,拓展美術課堂教學外延。在提倡環(huán)保的青銅美術教學活動中,力求美術與其它學科的相互滲透及融合。比如在紙雕仿青銅器制作中,加強與科學課融合,了解當時的青銅生產技術,除訓練學生立體造型視覺形象的能力外,還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與音樂教師合作音樂劇《青銅娃娃》、舞蹈表演《古風蜀韻》,在激發(fā)學生美術創(chuàng)作能力的同時,還培養(yǎng)了學生將美術融入音樂、舞蹈元素的能力。加強與其他學科的合作共享,不但體現(xiàn)個人與集體、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多向反饋結構,而且在愉快教育、合作教育中嘗試對人才培養(yǎng)的探討,推進素質教育。oft四川教育在線

三、美育資源共享的分享之道oft四川教育在線

(一)美育環(huán)境分享。環(huán)境包括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馬克思曾說過:“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性人,人也改造環(huán)境”。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能陶冶師生情操,凈化師生靈魂,能喚起崇高的情感,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品格,促成良好的習慣,得到盡美的享受。我校校園環(huán)境力求綠化、凈化、美化,藝術化與知識化,有較高的人文品位和藝術格局。學校力求如同一座大花園,綠樹掩映,鳥語花香,校內的教學樓、宿舍樓、辦公樓、科技樓、藝術館乃至食堂等都應如同大花園中的一個個“景點”。這些凝固的詩章,無聲的教材都能展示文化意蘊,藝術氛圍,使學生受到“潤物細無聲”的審美教育,同時也向社會提供了良好的美育資源。oft四川教育在線

QQ圖片20161218132635.jpgoft四川教育在線

oft四川教育在線

美化校園必須著力學校人際關系的美化,即樹立良好的校風、學風,大力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尤其是教師的儀表風度,舉止言談,敬業(yè)精神乃至板書都是對學生最直觀的審美教育。此外,校名、;、校服、校訓、?V播、板報、牌示等等都應該內容健康,格調高雅,真正給師生以美的感染和美的享受。只有這樣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才能感染人、熏陶人,塑造人。oft四川教育在線

(二)藝術館(微型博物館)分享。藝術館作為博物館公共教育部門的一種補充,它是陶冶人類心靈和啟迪人類智慧的最優(yōu)美的場所,人們在博物館里觸摸歷史,接受文化的“補養(yǎng)”。oft四川教育在線

1、設計裝修專門的青銅館;oft四川教育在線

oft四川教育在線

oft四川教育在線

oft四川教育在線

oft四川教育在線

2、設計修建少兒青銅手工坊;oft四川教育在線

oft四川教育在線

oft四川教育在線

oft四川教育在線

oft四川教育在線

oft四川教育在線

oft四川教育在線

3、手工制作了一批青銅紙塑作品;oft四川教育在線

oft四川教育在線

oft四川教育在線

oft四川教育在線

4、創(chuàng)作了一批批青銅文化學生作品;oft四川教育在線

oft四川教育在線

oft四川教育在線

5、出版發(fā)行校本教材。oft四川教育在線

oft四川教育在線

oft四川教育在線

四、實踐效果oft四川教育在線

通過幾年的探索,我校在共享大量社會美育資源上,無論是在硬件還是軟件上,都為學校師生、周邊環(huán)境、社會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美育資源,取得了不錯的社會效益。oft四川教育在線

1.建立了校園博物館“青銅坊”,陳列孩子們關于三星堆的文化美術手工作品,并成為學校校園文化的亮點。oft四川教育在線

2、館校合作學校與三星堆博物館深度合作,在小學中深度開展博物館教育活動,讓孩子們進一步了解三星堆青銅文化蘊藏的美術知識與藝術魅力并研發(fā)青銅文化系列校本教材。oft四川教育在線

3、成立少兒青銅手工坊,研究三星堆這一地方蜀文化特色課程讓孩子在“做中學”。走訪青銅手工藝人,了解基本青銅手工技法。同時變廢為寶廢棄材料、新型材料的綜合利用,增強對三星堆蜀文化的熱愛。oft四川教育在線

4、與音樂歷史、語文等學科融合,加強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oft四川教育在線

5、申報美術教學實訓基地:聘請專家集中授課,參訓教師課下練習;線上資料收集,線下交流心得;各學校教師“同課異構”,相互磨課,開拓思路,助力教學。oft四川教育在線

共享經濟模式是適應當今社會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之舉,共享美育資源雖然我們作了一些探索,但深度共享還有很多桎梏,如何真正打通共享的任督二脈,還需進一步探索。oft四川教育在線

參考文獻:《推動藝術館建設 提升師生審美素質——以四川省部分中小學為例》  馮恩旭oft四川教育在線

責任編輯:田媛  由四川教育在線網整理發(fā)布
網站簡介   |  法律聲明  |  聯(lián)系我們   | 
Copyright © 2010 - 2021 四川非凡魅力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備15019259號-3 川公網安備:5101040200025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川)字第00850號 川廣審批準字[2019]13號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川網文〔2022〕3363-037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川B2-20200029
廣告聯(lián)系QQ44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