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成都市第十一中學(以下簡稱:成都十一中)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學術年會。本次年會以“持‘和合’聚勢 促‘生·動’煥新”為主題,通過主題發(fā)言、教學展評、備課展示、專家報告等環(huán)節(jié),全面展現(xiàn)學校在構建“生·動課堂”、落實教學改革方面的積極探索與顯著成效。
據了解,成都十一中近年來高度重視課堂教學,立足校情學情提出了“生·動課堂”這一開放型課堂教學主張,各學科組積極探索不同學科、不同階段、不同課型的實施路徑,在研究課實踐、課題研究深化及論文理論提煉中持續(xù)迭代創(chuàng)新,形成了以“以生為本,動態(tài)生成”為核心的“生·動課堂”2.0版本。該教學主張以生本、生成、成長的“三生”理念為內核,構建起了根植于學生成長規(guī)律、激活課堂生命力、賦能個性發(fā)展的教育新生態(tài)。
主題發(fā)言
聚焦“生·動課堂”,錨定標準,向上引領
年會伊始,成都市第十一中學黨總支副書記、校長楊鵬在《“無定式,有定法”——生·動課堂的標準構建與創(chuàng)新實踐》的主題發(fā)言中,回顧了“生·動課堂”1.0和2.0版本的核心主張,提出學校“生·動課堂”的落實應該與《成都市新時代中小學實施高質量課堂教學指導意見(試行)》相融合,形成“十一中標準”。通過授課案例分享和引導式發(fā)問,楊鵬校長從“備課有目標”“候課有要求”“講授有時限”“師生有互動”“課堂有反思”“作業(yè)有分層”六個方面深入闡釋了“生·動課堂”的基本標準,為全校教師提供了課堂創(chuàng)新實踐的方法論指引。
教學展評
精品課堂亮點頻現(xiàn),師者匠心大展風采
在課例展示環(huán)節(jié),陳麗娟、吳金燕、冀杰、李雪蘭四位教師分場地呈現(xiàn)了“生·動課堂”和學科思政的實踐成果。數學課的思維可視化設計、語文課的故事情節(jié)演繹、化學課的多元知識融合、地理課的主題情境構建,充分體現(xiàn)了“以生為本,動態(tài)生成”的核心價值。
陳麗娟《三角函數的圖像與性質》
吳金燕《氣候對農業(yè)的影響》
冀杰《化學電源與綠色出行革命》
李雪蘭《解構·溯源·重構,從文學經典讀現(xiàn)代價值——〈變色龍〉》
隨后,四位授課教師對各自課例進行了詳細闡釋并分享了設計課堂的心路歷程,促進了教學經驗的互鑒共享。陳永勝、寧霞娟、羅倩、溫媛玲四位老師則從教學設計、目標達成、學生參與等維度對課例進行了多元評價并提出了優(yōu)化建議,為教學質量提升注入了新動能。
評課教師
備課展示
集體智慧碰撞,共筑高效課堂新樣態(tài)
在“生·動課堂”的探索中,集體備課既是教學設計的重點,更是教育理念的碰撞與融合。年會上,學科備課組帶來了精彩的集體教研展示,彰顯了學校狠抓教學質量的決心與實踐。
高中物理備課組根據教學進度安排,選取《萬有引力定律》進行常態(tài)化集體備課,按照“三新”精神,從新課標解讀、新教材內容、新高考要求進行細化分工,并由不同老師詳細分享了備課內容和教學策略。
初中語文備課組選擇經典篇目《變色龍》為載體,結合新課標進行理論學習,探索多樣性教學方法,執(zhí)行集體備課與個性化備課相結合的方式,分享備課歷程并進行點評與反思,共同打造生動、精彩的高效課堂。
專家報告
AI賦能教育,解碼智慧教學未來
本次年會還特別邀請了成都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院長、四川省教育信息化應用與發(fā)展研究中心主任、四川智慧教育聯(lián)盟秘書長周鑫燚教授作專家報告。他以《人工智能賦能教學的關鍵場景與應用》為主題,結合相關文件政策,明確指出了AI在教育場景中存在的誤區(qū)和實際問題。
針對“人工智能+教育的正確方向在哪里?”“AI對老師提出了更高要求嗎?”“未來教育怎么樣?”等問題,周教授通過案例分析、AI實操等方式,詳細分享了“AI帶來教育技術平權時代”“重塑教育的五個向度”等前沿思考,以及AI精益?zhèn)湔n、AI課程重構、AI高階學習等實踐經驗。報告為與會教師提供了“智慧教學”的新視角、新方法,現(xiàn)場互動頻頻,反響熱烈。
總結頒獎
明方向、知方法,再啟教育新程
年會尾聲,成都市第十一中學黨總支書記唐孝貴作總結發(fā)言。他圍繞學校后續(xù)教育教學工作的方向和方略提出了三個高屋建瓴的見解:一即“守就是攻”,強調課堂教學必須堅守政治屬性、人民屬性和戰(zhàn)略屬性,確保政治方向和意識形態(tài)正確,同時要以安全為先,讓規(guī)則先行,并適性揚長;二即“退就是進”,主張教師應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W習的設計師,注重學情分析,調整教學節(jié)奏,降維難度;三即“少就是多”,提倡減少對教輔資料的依賴,減少統(tǒng)一講解、機械刷題和負面評價,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最后,學校表彰了2024年度在各類各級課題評選比賽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教師,為年會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本次學術年會既是對學校教學改革成果的集中檢閱,更是邁向高質量課堂教學的沖鋒號角。未來,成都十一中將以“和合”凝聚智慧,以“生·動”激活課堂,在不斷實踐探索中求解教育真諦、淬煉創(chuàng)新精神,為學子成長成才賦能,為教育高質量發(fā)展書寫更多“十一中答卷”。(李林 張盈)
成都十一中,年度學術盛會,生·動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