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加強和改進美育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2019年5月28日,成都市“地方音樂課程資源開發(fā)”研討會在大邑縣安仁中學多功能廳召開!本次研討會由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音樂教研員李萍老師主持,成都市21個區(qū)、市、縣的音樂教研員以及《川腔蜀韻》編委,骨干教師參加了本次會議。
《川腔蜀韻》——成都市地方音樂課程資源開發(fā)研討
首先,李萍老師給參會的教研員和老師們傳達了會議精神,《川腔蜀韻》與我市現(xiàn)行使用的人音社教材同步使用,為一線音樂教師們提供更系統(tǒng)、更豐富、更便捷的具有濃郁的四川韻味的地方音樂課程教學資源。
緊接著,《川腔蜀韻》一書各板塊編委成員代表分別介紹了教材編寫意圖,并對編寫內容進行了教材簡析和編寫特色介紹,內容的安排順序為:“童謠、民歌、舞蹈、川劇和曲藝、器樂”五大學習資源板塊,在內容選材上以成都為基點,聯(lián)動四川、輻射西南。
隨后,參會教研員和老師們一起討論教材使用和實施時的困惑,研討會在民主、自由、歡樂而濃厚的學術研討氛圍中被推向了高潮。
名師引領,助推成長—成都市中小學音樂骨干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提升培訓
5月29日上午,四川省中學音樂名教師工作室領銜人陳雙為參會的老師們帶來了《讓生命綻放教育的精彩——基于名優(yōu)教師的基本特征與關鍵要素探索》專題講座。陳老師在講座中指出:目標是引領教師成長為名師的動力,自主學習是教師成長為名師的重要因素,實踐和反思是教師成為名師的兩大法寶。其中,公開課、課題、論文是名師的三大砝碼,適當、適時、適度的外力是教師成為名師的重要保障。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好老師要有理想信念;師者為師亦為范,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水不積也不厚,則其覆大舟也不力,好老師要有扎實學識;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通過陳雙老師的專題講座,讓大家明白:熱愛,是教師專業(yè)成長發(fā)展不竭的動力,持之以恒并不懈努力是教師成長關鍵。
音樂課題研究方法與策略培訓
下午,四川省教育廳中小學教師繼續(xù)教育首席專家、成都大學教授周小山對老師們進行了“關于音樂課題研究方法與策略”的培訓輔導,針對老師們在做課題中遇到的種種問題進行解答,并分別對正在申報、正在進行和準備結題的課題進行的三個課題實例進行了全面的剖析。
通過周教授的課題實例分析,加深了大家對課題研究的理解,激發(fā)參會老師們的研究熱情,進一步明確了課題研究對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重要作用。
以學科技能探究為延伸,彰顯音樂特色
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朱熹在《觀書有感·其一》中有一句耳熟能詳?shù)脑娋?ldquo;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知識在更新和發(fā)展中積累,作為一線的音樂教師,要永保探索學習,追求知識的欲望。
相信在專家和名師的引領下,老師們一定會繼續(xù)探索,努力造就“品德高尚、學科技能高超,有創(chuàng)新與科研精神的新型中學音樂教師”,為學校立德樹人、全面加強和改進美育教育實施奉獻力量。(大邑縣安仁中學)
安仁中學,音樂骨干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