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7日,由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成都市教育對外交流中心指導,崇州市教育局主辦的第二屆“合作 理解 共融”國際教育對話——中馬學校線上課程展示、友校簽約儀式暨閉幕式活動在崇州市明湖小學校舉行。
教育教學研究培訓中心主任劉伏元協(xié)同教育局各科室領導及崇州市教育局領導班子成員出席本次活動。崇州市各學校校長及代表會參加了本次盛會,重慶市高灘巖小學的老師們、重慶各學校的負責人及老師代表、馬來西亞檳城北海麥曼珍華小校長黃慧菁、老師代表及學生代表線上參與本次活動。本次活動旨在為中馬學校搭建一個開放、多元的平臺,促進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之間的進一步深入交流與探討,也促進了優(yōu)秀教育教學資源的共建與共享。
活動伊始,崇州市教育教學研究培訓中心主任劉伏元為本次閉幕式活動致辭,劉主任首先對參會領導、專家和老師們表示了熱烈的歡迎和感謝,為本次活動的圓滿召開表示了衷心的祝賀。劉主任指出本次人文交流周交流面廣,內容豐富,有成渝兩地的國際交流前沿探索與成果分享。并期待中馬雙方學校能夠攜手共進,共謀教育新篇章。
接著,崇州市明湖小學與馬來西亞檳城北海麥曼珍華小進行友好學校簽約儀式。首先,馬來西亞檳城北海麥曼珍華小校長黃慧菁女士通過一段視頻向參會的老師們詳細介紹了學校的辦學理念、區(qū)域文化,表達了對兩校合作交流的期望。崇州市明湖小學校長王軍女士從校園文化、韻在課程設置、學校國際理解教育工作的實施和成果做了簡單的交流,希望與麥曼珍華小展開進一步廣泛的文化交流活動。
課程的交流凝聚了“話友誼、促合作”之共識,中馬友好學校分別帶來了一堂精彩的傳統(tǒng)藝術課堂?匆姟沁z剪紙,一把剪刀,一張紅紙,一把團扇,在創(chuàng)作中放飛想象的翅膀,在裁剪間感受傳統(tǒng)工藝的魅力。崇州市名湖小學的孩子們在劉娜老師的帶領下,與馬來西亞麥曼珍華小的孩子,開展了一堂獨具匠心的線上中國傳統(tǒng)剪紙教學。孩子們惟妙惟肖的展現(xiàn)出了剪紙、團扇與十二生肖結合的文化之美。
麥曼珍華小老師為明湖小學的小白鷺們上了一堂生動有趣的古拉姆課堂。古拉姆藝術創(chuàng)作中,以求“變”而變者,往往“變”于形式,并往往由外力所“引發(fā)”,為外力所“誘導”。此“變”是典型之為“變”而變。綠豆、紅豆、亮珠、毛線等材料在課堂中組成了形象生動的有趣動物。小白鷺們不僅體驗到了動手拼貼材料的樂趣,還學習到了馬來西亞的古拉姆文化。此次線上課堂交流,增強了中馬兩地學校之間的文化自信。
接下來,崇州市教育局各科室領導及教培中心領導為本次交流周活動優(yōu)秀組織單位與優(yōu)秀學校進行了頒獎。
最后,崇州市教培中心副主任王智勇在閉幕式上作總結發(fā)言。王主任對在本次活動中給予支持的多方同仁們表示了由衷的感謝,誠摯的邀請馬來西亞的教育同仁們來到崇州的學?匆豢矗诖嗟慕涣骱褪斋@。此次第二屆“合作 理解 共融”國際教育對話圓滿落下帷幕。
本次活動為推動中外人文交流,文明互鑒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我們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倡議背景下,事事追求改革創(chuàng)新,教育之路也不再單一獨行,“聚力國際理解教育,培育中華時代新人”將是未來不斷努力的方向,亦是發(fā)展中外人文交流的引航標。(黃小林)
崇州市,國際教育,對話,明湖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