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天前,65歲的王大爺開始出現渾身乏力、食欲下降、厭油、腹脹等不適。同時,家人也注意到王大爺的皮膚、眼睛都開始變黃,尿色也加深。王大爺到當地醫(yī)院去就診,抽血一化驗,發(fā)現肝功能明顯異常,轉氨酶、膽紅素都顯著升高。當地醫(yī)院沒有相應的救治條件,于是轉到成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尋求治療。
經過詳細的病史詢問、查體和各種化驗、檢查,王大爺最終被診斷為同時合并乙型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和酒精性脂肪肝等多種疾病。在多個致病因素的作用下,王大爺的肝細胞出現大量壞死,導致轉氨酶、膽紅素成倍升高,凝血功能明顯異常,出現所謂的肝功能衰竭。即使在強有力的抗病毒、保肝治療下,王大爺的病情仍每天都在加重,膽紅素在短時間內飆升至370 μmol/L,超出正常值20倍。醫(yī)生給王大爺下達了病危通知,意味著王大爺的生命受到了肝功能衰竭的嚴重威脅,如果不能及時逆轉,隨時可能出現生命危險。
為了挽救王大爺的生命,蹇貽主任、劉瀟聰副主任、周文玲護士長帶領全科醫(yī)護人員對王大爺的病情進行了討論,最終決定為王大爺實施目前最先進的人工肝治療技術:雙重血漿分子吸附術(DPMAS)+血漿置換術(PE)。
DPMAS示意圖
這種治療技術簡單的說,就是把病人的血液引出來,分離出血漿后,依次通過兩個起不同凈化作用的柱子(就像家中使用的凈水器),一個柱子可以吸附血漿中大量的膽紅素,另外一個可以吸附血漿中的炎癥因子和其他有毒物質。血漿經過這兩重凈化后再回到體內。同時,為了進一步增加治療效果,在吸附柱達到飽和(即無法繼續(xù)吸附更多的膽紅素和炎癥因子)后,再追加血漿置換術,即用新鮮的血漿等量置換身體里含有大量膽紅素和其他有毒物質的“壞血漿”。
這樣,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血液內的膽紅素和炎癥因子等有害物質,同時補充凝血因子等必須物質,減輕肝臟的負擔,改善內環(huán)境,為肝臟的自我再生、肝功能的恢復創(chuàng)造條件。
2021年4月21日,在經過認真仔細的準備后,周文玲護士長帶領著鄒瑤護士連續(xù)工作了4個小時,成功地為王大爺完成了“雙重血漿分子吸附術(DPMAS)+血漿置換術(PE)”治療,這也是成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首例在床旁實施的“DPMAS+PE”治療。整個治療過程,王大爺沒有感到任何不適。治療后,王大爺的相關實驗室指標得到迅速改善,血清膽紅素下降了一半還多,凝血機制也得到明顯的改善。王大爺很快就感到精神、胃口都好多了。現在,王大爺的各項指標均穩(wěn)步改善,相信很快就可以出院了。
目前,包括單純血漿置換、雙重血漿吸附等在內的人工肝治療技術已廣泛應用于重型肝炎、重癥肝炎伴SIRS、肝移植前后、高膽紅素血癥、頑固性膽汁酸淤積、肝性腦病、肝衰竭、肝衰竭伴多臟器功能衰竭等危重癥的治療,療效顯著。市二醫(yī)院消化內科能常規(guī)開展人工肝治療,期盼該項技術今后將給更多危重患者帶來新生的希望。(李林)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yī)院,人工肝新技術,肝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