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下午,成都樹德實驗中學(東區(qū))課題《學校“五育”融合之科技課程構建與實施》完成了青羊區(qū)2021年教育科研規(guī)劃課題階段評審。該課題于2020年5月20日立項,并于5月15日申報了成都市哲學社會科學“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基地”2020年課題。
成都樹德實驗中學(東區(qū))經過三十多年的科技教育,開展了大量實踐和研究,探索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科技教育實踐活動形式,也建構了豐富的科技教育課程,曾取得驕人的成績。但在其間也不斷地涌現出新的問題,最為突出的就是“綜合實踐活動”非常豐富,而“五育并舉”的科技教育系統課程卻相對不足。課題組擬在已有科技教育課程體系的基礎上,結合“雙減”要求,重新構建新的科技教育課程體系,以促進學生“五育融合”全面發(fā)展。
因疫情防控需要,此次的年度考核使用“騰訊會議”采用網絡評審。由主研袁懷炳老師做年度報告陳述,八位主研全體參加評審活動。前期課題組精心準備評審資料,認真撰寫《年度報告》《年度考核表》,用心準備答辯用的PPT。
評審由學術秘書黃黠老師主持,課題組從“研究緣起、研究進展、研究成果、研究效果、反思規(guī)劃”五個方面進行了年度總結。隨后三位同領域專家劉繼紅老師、莊峰老師、曹璇老師分別就課題進行了點評和在線指導。
劉繼紅老師首先肯定了課題組工作扎實,研究的推進很有創(chuàng)新。隨后對課題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指導,尤其是針對問題的研究路線,提出了兩個建議:側重“模式研究”或者側重“課程研究”。較簡單的處理是,運用學校已有科技教育格局進行“教育模式”研究,做好“課題題目調整、適性定位、模式樣態(tài)、實施策略”這四個板塊即可。如若側重課程研究,則要嚴格按照“課程邏輯”的“目標、內容、實施、評價”這四個角度深入研究。劉老師還就“課程研究”的技術路線做了詳細指導。
莊峰老師和曹璇老師在劉老師指導的基礎上,分別做了一些補充指導,特別是成果部分還需提煉(尤其是“操作成果相對較弱”),建議讓數理學科教師多多參與進課題研究中來,同時可以對之前學校的校本教材進行再優(yōu)化,讓其展新顏。此外,厘清了課題的研究思路,指出“科技教育”可以作為“五育”的支撐點,可將課題調整為“以科技教育為基促進學生五育融合發(fā)展”。
此次網絡評審雖歷時不長,卻收獲滿滿,讓課題組全體成員研究思路更清晰,研究路線更明確,對高效完成課題研究更有信心。(江蕾)
專家在線指導,樹德實驗中學(東區(qū)),區(qū)級課題,完成階段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