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魏自己梳理的網上求職被騙經歷,各種要求及費用繳納。
小魏在微信上搜索到的“學生打字員兼任”的公眾號頁面。
15歲的小魏在成都上初三,6月底放暑假了,她想要找一份兼職工作賺點零花錢。
7月24日,小魏在微信搜索“打字員兼職”,一個叫“學生打字員兼任”的公眾號彈出,正是這個公眾號“誘導”小魏一步步走入騙局。
在兩天內,小魏歷經了六個網友的“考核”,完成22個“任務”,先后繳納了887元,還花了200元為自己手機號碼充值話費。在對方的要求下,她甚至拿出了母親的身份證,銀行卡,進行了6次綁定……
發(fā)現(xiàn)受騙后,小魏的賬號卻再也登不上。追討無果的情況下,只得將綁定的銀行卡注銷了。
網上求職
先繳699元約束金和工號費
小魏說,按照公眾號頁面提示,她下載并注冊了“多玩約戰(zhàn)”的一個軟件,添加了一個叫“顏顏”的網友。
幾句寒暄,小魏確定好做打字員后,顏顏稱,需要交一筆約束金。對方解釋,新人入職前都需要繳納,會全額退還,今后,也不再會以任何形式收取費用。
“約束金也有等級,交得越高,返還越高。完成第一份手稿返還。”接著,給小魏發(fā)來一個明細:打會議文件,繳納約束金199元;打說明書、策劃書,需繳納約束金299元,返還同時還會給予32元獎金;長短篇玄幻、言情、武俠小說,需繳納399元,返還同時獎勵80元獎金。
“既然獎勵高,就交最高等級的吧。”于是,小魏通過交易平臺轉了399元,轉款截圖后,顏顏說:“親,咱們培訓有個工號費是300元,是官網制定要咱們平臺走到報稅流程。工號的作用是用來支援接任務,沒有工號領不到工資,不能退還之前繳納的費用。”小魏有些疑惑,還是繳納了。
后繳89元培訓費并充200元話費
隨后,顏顏讓小魏添加一個叫“備案”的網友。備案提出繳納89元培訓費,“錢也不是很多”,她繼續(xù)照繳。
接著,小魏添加了網友“終極考核”,對方稱要進行一次考試。發(fā)來一個鏈接后,對方解釋,“這是一個上崗前必備的通話軟件,每個人都需要完成,按流程做,不會操作的問我。切記,一定要掃描二維碼。”小魏按照要求下載通話軟件后,流程規(guī)定需繳納100元話費到自己手機號碼。小魏交易平臺沒有錢了,她有些不悅,但想著“反正也是給自己號碼繳納,不繼續(xù)操作,拿不回押金”,便麻煩同學轉了100元。
不一會,“終極考核”發(fā)來“公司福利”:充值100元得400元話費,新人必做。對方強調是“最后一個福利”,小魏又讓同學轉了100元。
被要求身份證銀行卡6次綁定
以為結束了考核的小魏,不想,又迎接來一名“任務主管”,一來就提醒說,沒滿18周歲的提前告訴我。小魏立馬回復,“我沒有”。“任務主管”讓小魏找家人或者朋友的身份證、銀行卡在一個APP應用上綁定。這時,媽媽的錢包正好丟在臥室,小魏隨即偷偷拿出媽媽的身份證和銀行卡,按對方要求進行綁定操作。
“看樣子,不像是要停下來”,此時已到了下午5點,小魏怒了,“咱們坦誠一點吧,你這里,還有多少任務?我什么時候才能拿回我本錢?”
培訓主管簡短回答道,“一個”。
“我偷來的家長證件,而且該交的費用我都交完了,不能到此為止么?”小魏失去了耐心。
“不要找我閑聊,我很反感。退款必須完成任務才可以。”對方語氣很堅決。
最終,小魏將媽媽的身份證在兩個APP進行了綁定,而同一張銀行卡則在4個APP里綁定過。
緊接著繳納99元審核費
熬過了“任務主管”,又來了一位“培訓主管”,要求繳納99元審核費。
這是,小魏徹底怒了,“你們明明才說了不再收取費用,這會又說要交。”
“好,就不要登記了,直接取消你的退款資格。”這位主管的語氣仿佛比上一位還要硬。
“對不起,可是我很擔心。”小魏連忙道歉。
“你不用打款了。謝謝你的不登記,你的會費我給管理發(fā)獎勵。”
“對不起對不起,我閉嘴不多問了。”小魏沒轍,只要繼續(xù)轉了99元。
最后要求16個網上賭場開戶
最后“接待”小魏的是一個叫“審核”的網友。“審核”說,這是最后一項特定的單子,試單也算必做任務,做完就可以辦理工作和退款。接著,對方發(fā)來一個Word文檔,是16個網上賭場的名字,小魏一一進入網站開了戶。
“這是最后特定高傭金單子,0墊付,做完有工資,做錯打屁屁,看資料好好做,不會盡管問。”“審核”發(fā)來一篇手寫文章。“終于可以賺錢了”小魏在經歷了6輪“考核”后,開始了“工作”,她對著文章,一個字一個字地打起來:“經人介紹,他認識了高,一個西昌本地人……”此時,已經是7月25日晚上11點。
“你在干啥子?”小魏媽在吃飯時,就覺得女兒不對勁,見夜深了,女兒還在電腦前鼓搗,她便詢問了起來。
此時的小魏有些委屈,忍不住將這兩天經歷的“求職難”經歷一五一十相告。
“瓜娃子!騙局嘛!”媽媽的話敲醒了小魏,她撥通了交易平臺的電話,平臺告訴她,款項已經劃到對方賬號。
小魏想要找6名網友要回繳納的887元錢,卻發(fā)現(xiàn)自己“多玩約戰(zhàn)”的賬號已經登錄不上了……
記者調查公司信用信息“搜索無結果”
8月8日,記者在微信公眾號關注了“學生打字員兼任”,點擊進入,看到了招聘信息:學生打字員兼任,手機電腦皆行!日賺80到300不等!工資日結,時間自由,多勞多得,網絡兼職、打字員、掛機員……
在賬號認證詳情里,記者看到企業(yè)全稱為“平潭海迪電子商務經營部”。經營范圍為網上經營電子產品、珠寶首飾、文體用品等。按照對方提供的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記者在全國企業(yè)信用信息公示系統(tǒng)查詢,顯示“搜索無結果”。
按招聘信息提示,記者在“多玩約戰(zhàn)”添加了“企業(yè)招聘報名”,“你好,是來咨詢兼職的嗎?親”對方詢問,記者給予肯定回答后,按對方要求將昵稱改為“企業(yè)招聘”后,進入了客服語音,便出現(xiàn)了“顏顏”給小魏講述的一幕。
律師提醒
網絡兼職建議查證公司資質
對此,四川元良律師事務所律師周德斌認為,目前許多人在網絡上以兼職的旗號,騙取求職者的錢財,這涉嫌欺詐,若達到一定金額,則涉嫌詐騙。
周德斌提醒,一旦被騙,一定要及時報案,并應盡可能保存證據,如錄音、聊天記錄、票據等,避免與騙子公司直接發(fā)生沖突。建議求職者通過紅盾網、工商行政網站即可驗明對方是否是正規(guī)公司,是否具有合法資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