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光前行 歷久彌新……
成都市實驗小學明道分校 周學靜
說來我跟新教育還是有緣的。2006年的時候,教育科學出版社曾經(jīng)出版過我的一部小書,書名叫做《心會看見》,里面記錄了許多我教育生涯中難忘的人和事,是我最可寶貴的精神財富,因為真實細膩,出版后也引起了不少讀者的共鳴。記得當時編輯曾說準備做成一個“新教育·新教師”系列叢書,我有些不解,我可不是什么新教師,也沒有標新立異搞什么新花樣,為什么要貼上這樣的標簽呢?他解釋說,所謂新教育,不是一種新的前所未有的教育,而是具有前瞻性的能推動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相對先進的教育;所謂新教師,也不是指剛工作的年輕教師,而是具有反思意識的善于學習和創(chuàng)造的有個性有特色的教師。聽他這么一說,我才有些釋懷,隱隱把他說的和之前聽說過的朱永新教授倡導的新教育聯(lián)系了起來,但并未深究。真正深入系統(tǒng)地了解新教育,還是在文翁大講堂聆聽了朱教授的講座以后,那些一鱗半爪的認知,那些支離破碎的感受,都在那個上午被整合、被串聯(lián)、被豐富、被提升。原來新教育是以教師發(fā)展為起點,以營造書香校園等六大行動為支點,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而新教育運動則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教育改革思潮,歷史上許多學校和教育家都和新教育運動有關(guān)系,如尼爾的夏山學校,小林宗作的巴學園,杜威的芝加哥實驗學校;從羅素到佩西·能,從蒙臺梭利到皮亞杰,從懷海特到杜威……一百多年來,我們敬仰的那些最偉大的教育家,許多都與新教育有關(guān)。所以新教育不是朱教授杜撰出來的,而是“世界語境”中的一個“中國回響”,雖然是民間自發(fā)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但是在他的引領(lǐng)和推動下,新教育猶如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 新課程的邏輯起點是課程,葉瀾教授主導的新基礎(chǔ)教育實驗的邏輯起點是課堂,而新教育的邏輯起點是教師發(fā)展,朱永新教授認為,沒有教師的成長,課程無法實現(xiàn);沒有教師的發(fā)展,課堂也不會有活力。一句話,教師是教育之本。我以為,朱教授抓住了教育的關(guān)鍵和根本。以人為本,不僅僅是以生為本,更要以師為本。師高弟子強,名師出高徒,這些都是老生常談了,席卷全國的擇校風之所以屢禁不止,就是源于名校占有更多優(yōu)質(zhì)的師資,與其說是家長們在為孩子選擇好學校,不如說是在為孩子選擇好老師,所以,公立學校如果不能均衡師資,那么即使強令推行教育均衡、嚴令禁止擇校也只是一紙空文罷了。“一個好的教師追求的是永恒,他對學生的影響將永無止境。”——這句亨利·亞當斯的話說明了家長選擇好學校好教師的全部理由,也從另一個方面證明了新教育以教師發(fā)展為邏輯起點的正確性和必然性。 一個人的強大,在于他的豐富;而一個學校的強大,在于它有沒有一批內(nèi)心豐富的人。早在2004年,成都市實驗小學就將敏銳的目光落到了“教師發(fā)展”這個前沿問題上,陸枋校長說:“人們常常把教師比喻成蠟燭,比喻成人梯,這些比喻固然美好,卻似乎蘊藏著些許無奈。我們教師是人,需要陽光,需要關(guān)懷;需要豐富,需要提升。我們要為每一位實小老師搭建成長的平臺,希望讓成就學生的幸福與成就自我的快樂能構(gòu)筑起老師們幸福的教育人生?!睅е@種美好的憧憬,四川省第一個教師發(fā)展學校在實驗小學成立了,這個學校里有九個教師活動站點:你可以在“精神家園”里展卷細讀,那些唯美的書簡會讓你容易迷失的靈魂找到一個可以詩意棲居的地方;你也可以在“魅力課堂”充分地展示思想的魅力、文化的魅力、個性的魅力、情感的魅力、藝術(shù)的魅力;還有“陽光地帶”、“五彩驛站”、“健康快車”、“網(wǎng)絡空間”、“藝術(shù)殿堂”、“雅園講壇”、“雅園地平線”歡迎你的駐足。一日不學,一日不教;一日不學,一日不樂;一日不學,一日不長。立己立人,達己達人;老師在成就學生的同時,其實也成就著自身。孩子們都喜歡有個人魅力的老師,因為他們在基本的專業(yè)素質(zhì)以外,還必定是內(nèi)心豐富的人,有著獨特的視野,個性的認知,他們內(nèi)斂而不乏激情,深刻而不失感性。
[1] []
|